11月24日—26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陕西省教育厅指导的2023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在西北工业大学开赛。经过前期校赛、省赛的层层选拔,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98所高校、275支代表队的1000余名优秀选手同场竞技,参与新能源车赛道太阳能电动车和虚拟仿真赛道工程场景数字化2个赛项的角逐。
11月25日,2023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开幕式在翱翔体育馆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朱秀梅,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高巍,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大赛组委会副主任、竞赛工作组组长、清华大学李双寿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杨益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晓晖教授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实践训练中心主任蒋建军教授主持。
朱秀梅在致辞中对本次大赛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她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大力培养拔尖创新工程人才。大赛聚焦育人、工程、创新三大核心要素,面向工程实际、服务社会需求、加强校企协同,是推动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希望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的作用,努力把科教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再立新功。她向广大青年学子和高校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胸怀大局,服务国家需要。二是坚持创新突破,支撑自立自强。三是坚持产教融合,提升育人质量。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立足自身职能,继续加大与高校、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对接合作,支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实现以高水平的人才支撑高质量的产业,以高质量的产业成就高水平的人才的双向奔赴。
高巍在致辞中指出,陕西省教育厅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要求,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持续加大对高校的支持、保障、服务力度,在创新驱动发展中推动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再提升。希望通过举办大赛,进一步发挥竞赛对提升学生工程创新实践能力的引领示范作用,构建面向工程实际、服务社会需求、校企协同创新的实践育人平台,为培养更多的服务制造强国的卓越工程技术后备人才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李双寿在致辞中代表大赛组委会向承办本次大赛的西北工业大学表示衷心感谢。他总结了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的发展历程和本次大赛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大赛是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升级和完善。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是深化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是构建面向工程实际、服务社会需求、校企协同创新的实践育人平台,培育了一大批重基础、敢创新、强实践、有担当的实干青年。本届大赛的最大亮点是紧密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突出强化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注重理论实践结合、学科专业交叉、校企协同创新、理工人文融通。
杨益新代表承办方西北工业大学向各位来宾和参赛代表致以诚挚问候。他表示,学校坚持以“总师育人文化”引领人才培养,总结凝练了“低调务实、兼收并蓄,厚积薄发、为国铸剑”的“总师”型人才特质,不断完善“专业精、系统强、重实践、能担当”的“总师”型人才大学培养路径,为我国国防科技领域培养了一大批领军人才和行业骨干,被社会誉为“总师摇篮”。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新技术对工程教育模式产生深刻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的角色越发凸显。学校将以承办本次大赛为契机,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经过初赛、创新实践、决赛等三个环节,比赛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的张子宇同学,他参加了本次太阳能电动车赛项,他表示,参加此次比赛,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工程实践的运用都要在动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在课本上。“比如说这次比赛命题,要求我们设计太阳能充电电路,它实际上就与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非常切合,而我们设计出来的电路也能直接用于太阳能充电这样的领域。因此只有在这样的实践导向下,我们才能够真正把所学所用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张子宇说。
据悉,2023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共设3个赛道、8个赛项,西北工业大学承办其中2个赛项,在接下来两周里还将陆续在中南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相继进行比赛。(审核:康鹏军 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