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践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西北工业大学最大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是全国创客教育基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教育部工程创客虚拟教研室副主任单位、西北地区高校工程训练研究会理事长单位、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陕西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机电学院共建国家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机械基础与航空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近年来先后荣获部省校多项荣誉或表彰。
中心由1957年成立的原校机电总厂和60年代成立的原校电子仪器厂于2000年合并整合而成,2007年搬至学校长安校区。现有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设备总资产5000余万元。
中心作为学校重要的一线教学单位,每年承担20多个学院54个专业约7000人次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工作量超过34万人时,指导学生创新实践和创业训练超过1000人次,支撑学校多个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中心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副高及以上7名、中级职称15名、技师26名;博士10名、硕士14名、本科24人。中心坚持统筹谋划推进人才引育用各项工作,按照“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思路建设优化师资队伍,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考评、晋升、激励制度不断改进,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改善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中心充分发挥工程育人、实践育人和劳动育人的主战场重要作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学校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等“四个行动计划”,在巩固做好传统工程实践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开展课程模块化改革,建成53个基础工训课程模块。建立创新工训课程体系,规划无人航行器等8个高阶实践课程群。规划建设《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等工程实训思政与劳动教育系列教材18本。开设实践类综合素养课程31门,新增校一流本科课程11门。获批新工科建设典型案例3项、新文科建设典型案例1项。
中心不断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力度和创新基地建设,先后整合中心机甲大师基地、国际化创新基地等资源搭建综合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创新社区;与企业共建“智能制造示范中心”“双碳工程实训平台”,建成工程实践训练开放共享中心,支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科研育人。中心教师指导学生在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砖国家青年创客大赛和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等比赛中斩获国家奖90余项、省级奖170多项。
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迎接学校“双一流”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全力推进由基础工程能力训练向创新工程能力培养转型高质量发展,在支撑学校实施领军人才培养战略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