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掐丝珐琅类
作品名称:逐梦蓝天
作者:徐蓓儿、王 迪(微电子学院)
指导教师:梁晓雅、吕 冰、张 鹏
依托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的设计与制作》《非遗掐丝珐琅技艺、机电创意设计与制作》
作品简介:本作品的外形为歼-20战斗机,外圈设计了灯带,启动开关后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在画面设计中融合了航空、航天和航海元素,寓意弘扬三航科技之光。
作品名称:历史的融汇
作者:李睿杰(玛丽女王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吕 冰、梁晓雅
依托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的设计与制作》《非遗掐丝珐琅技艺机、电创意设计与制作》
作品简介:本作品通过将曾经的铁路运输机车与现在的动车组列车做对比,展现了中国科技实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作品名称:铸三航之魂,谱时代新章
作者:柯行健、宋瑞航(机电学院)
指导教师:吕 冰、梁晓雅
依托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的设计与制作》《非遗掐丝珐琅技艺、机电创意设计与制作》
作品简介:本作品结合我校三航特色,用掐丝珐琅技艺绘制出飞机、火箭和航母。
二、激光剪纸类
作品名称:遵义会议会址
作者:董锐涵(机电学院)、刘峻畅(航海学院)、高 乐(动能学院)
指导教师:黄晓秋、吕 冰、寇 凡
依托课程:《基于中国剪纸文化的激光技术》
作品简介:通过制作作品,让我们对遵义会议那段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回顾历史,方能展望未来。
作品名称:南湖红船
作者:孔垂旭(自动化学院)、李佳朋(机电学院)、杜小冰(机电学院)
指导教师:黄晓秋、吕 冰
依托课程:《基于中国剪纸文化的激光技术》
作品简介:本作品借助激光的高能量密度特性,以剪纸的形式回顾了“中共一大”那段峥嵘岁月。
三、3D打印类
作品名称:马克思与恩格斯
作者:刘逸凡(材料学院)
指导教师:邓 琳、赵 岚
依托课程:《逆向设计与3D打印》
作品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作品利用3D打印(快速成型)的方式将二位历史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作品名称:那年那兔
作者:罗飞扬(航天学院)、牛浩东(航天学院)、姚良涛(航天学院)、高梦瑶(航天学院)、张连州(玛丽女王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邓 琳、赵 岚
依托课程:《逆向设计与3D打印》
作品简介:作品主体是笔筒,设计主要由火车头、车轨、那兔和丝绸构成。二十节铁轨,代表中共一大到二十大的历史进程。
四、精雕类
作品名称:辽宁号
作者:程 岗(工程实践训练中心)
依托课程:《数控精密雕铣》
作品简介:辽宁号航空母舰是中国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今年是辽宁舰入列的第十年,以此作品讴歌这十年间我国人民海军“逐梦深蓝”。
作品名称:铜狮
作者:程 岗(工程实践训练中心)
依托课程:《数控精密雕铣》
作品简介:作品使用五轴数控机床对黄铜精细加工,将狮子形象和印章相结合,有着吉祥、繁荣、生生不息的寓意。
五、线切割类
作品名称:飞天巡洋,追求卓越
作 者:付广磊、周丹文(工程实践训练中心)
依托课程:《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作品简介:校史馆内,“翱翔”主题的浮雕彰显着学校辉煌的办学历程和鲜明的“三航”特色。本作品主要以西工大特色的“翱翔”为灵感,表达西工大人对“飞天巡洋”的不懈追求。
六、焊接类
作品名称:丝路
作者:刘泽琪、杨泽轩、郑一凡(自动化学院)
指导教师:葛潇琛、王伯民、张伟军
依托课程:《金属焊接工艺与实践》
作品简介:本作品以“一带一路”为主题,桥身参考复兴大桥标志性元素,桥面“钟楼”插件代表西安,“圆形剧场”插件代表罗马,二者分别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作品名称:纸灯笼小夜灯
作 者:王蕊华(航空学院)
指导教师:葛潇琛、王伯民、张伟军
依托课程:《金属焊接工艺与实践》
作品简介:本作品的创意源于古代的纸灯笼,将现代焊接技术与传统文化做了结合。夜灯共有12个面,上面的图案有华表,红船,歼-20和复兴号等。
七、电子制作类
作品名称:中华灿烂 工大无疆
作者:陶朝辉、郝思思、黄晓秋(工程实践训练中心)
依托课程:《电子实习》《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
作品简介:水上图书馆、何尊组雕、航小天......作品将西工大的特色建筑刻制在亚克力板上,用WS2812灯珠点亮每片亚克力,可通过多功能按键控制灯珠颜色、变换速度以及音乐播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