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校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之际,工程实践训练中心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实践育人”主题党日活动,使爱国奋斗精神体现到实践育人工作的各个岗位、把建功立业落实到立德树人的实践育人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程实践训练中心通过中心干部会、党支部会、部门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中心上下形成一致共识:在新时代,“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就是要始终牢记育人的初心与使命,时刻铭记教师职责,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把立德树人在实践教学全过程中落地生根;只有以身作则,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方能为学生做好示范,方能不负教师之使命。
注重将中华传统文化和西工大校园文化融入学生实践训练
在特种加工实习中,每名学生要自主选择图形并利用线切割机床进行加工实现。往届学生中,多数喜欢选择国外卡通动漫造型等作为实习加工作品。看到这种情况,中心指导教师课后反复交流讨论,设想了改变的办法。现在,中心教师除指导学生完成规定实习作品外,还引导学生把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实践制作之中。周丹文、付广磊等指导老师将“龙凤呈祥”等富有典型中国传统的样件作为课堂内容示范讲解,通过一个个绘声绘色的中国故事,引导和要求学生选择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十二生肖、民间传说和西工大校园文化、航空航天文化等素材进行线切割加工创作,同时将一批批学生的作品塑封展示。
在精雕实习课程中,寇凡、程岗等指导老师选择印章、书签、浮雕等一个个具有传统特色的典型物品作为加工对象,指导学生加工出独一无二的个性印章、独具匠心的浮雕挂坠和古朴典雅的文化书签,西工大校徽、长安校区图书馆以及何尊、复制军功章等一件件作品也在学生们的精雕细琢中精彩呈现。在创新创业活动室,王灵利老师指导学生使用激光切割机,分别在纸张上切割出民风民俗剪纸、在皮质类物品上烧蚀“兰亭序”等作品。学生们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西工大校园文化魅力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创作的热情,“中国精神、民族文化、工大特色”渐渐成为创新加工制作的第一题材。
注重将培养“劳动光荣”观念融入学生实践训练
金工实习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实践基础课程,学生参加实践操作的过程就是参加劳动的过程。
在金工实习过程中,中心指导老师始终与学生相随相伴、言传身教,坚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热加工教学部的热处理车间长期处于高温环境,每逢夏季来临,车间的温度时常会超过四十度,尤其是遇到合金钢淬火,还要从几百甚至上千度的盐浴炉内取出火红炙热的工件,车间内常是油烟弥漫,身处其中真可谓是经受“烟熏火烤”。指导教师葛潇琛是一名靓丽的青年女教师,为了安全起见,她身着厚衣长裤,一直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指导学生处理工件。她每天工作七个小时甚至更多,可她从未抱怨,始终以身作则,陪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每一个实习环节。现代教学部、冷加工教学部的指导教师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认真示范机床操作、工具整理,严谨指导并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并完成整个加工过程,杜绝“旁观实习”的现象出现。同时,中心各教学部坚持每日卫生清洁制度,在每天下午实习结束前,指导教师们都会组织学生开展车间、教室等实习场所的卫生清洁和工具设备整理的工作,师生一起将机床、操作台、实习设备以及实习场地等打扫干净,把使用过的工具整理入柜。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劳动光荣,成为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收获的又一份人生宝贵财富。
注重将培育严谨公正的责任意识融入学生实践训练
邓琳是质量检测课的指导老师,在每批学生实习过程中,她都要带领参加质检实习的同学,为全校三百余名学生、二十几个工种、上百道工序的零件一一进行质量检测。在该项目实习过程中,全部由学生自主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检测,评判实习成绩。她指导学生依据标准,一道工序一道工序、一个尺寸一个尺寸进行检测,按照实习加工零件是否在公差范围和超差大小评定出相应成绩。这些进行质检实习的同学,身上担负着“裁判员”的角色,也担负着严把质量关、不让一件“废品”出厂的责任。在老师的严格要求、精心指导下,学生们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公平公正,自从质检实习开始以来,从无一例实习检验成绩差错出现,他们成为其他学生心服口服的“黑脸包公”。
机电学院2018级毕业生唐景明曾在工程实践训练中心实习,也在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参加多项科技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被保送到东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他在毕业前夕专门回到工程实践训练中心看望老师,他心怀感激地说金工实习让他受益匪浅,老师鼓励他制做的何尊浮雕引来很多同学羡慕,大大激发了他的创新欲望,参与零件设计、加工工艺编制等的工程经验,也为后续在科技创新比赛取得好成绩打下了扎实基础,这些成功收获所带来的喜悦是其它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言传身教。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工程实践训练中心全体老师将爱国奋斗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创新、劳动实践的全过程中,立足本职岗位,坚持实践育人,以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工作的目标,用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塑造学生,为立德树人事业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